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三个“切片”透视巴中生态“高颜值”

9月10日一大早,位于巴中市巴州区平梁镇青包山村的云上青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内,已经有不少游客涌上山顶看云海日出。


依托青包山村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巴州区打造了生态旅游度假区——“百里花廊、云上青山”。在这里,赏花、采摘、露营、漫步绿道等多种生态游乐方式让人目不暇接;文旅康养中心、特色民宿、森林步道鳞次栉比,让人赏心悦目,成为巴中市民休闲娱乐新的“打卡地”。


作为渠江源头、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秦巴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近年来,我市坚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多措并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如今,在巴中,从城市到乡村,处处可见绿水青山、碧水微澜,让这座城市的生态“颜值”和环境“气质”持续提升。


切片一  践行“两山”理念 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


秋日的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民居、田园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沿着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前行,不时看见白鹭在刚收割完的稻田里翩跹。对栖息地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享有“环保鸟”美誉的白鹭,如今是海山村的“常客”。


“这群白鹭已经在这里住了十多年了,它们喜欢吃田里的虫子,还有旁边小河沟里的鱼、虾。”海山村村民张义修告诉记者,为了保护这些白鹭,海山村村委会专门请了住得最近的一户村民看顾,并在不影响白鹭生活的区域建了观景平台。


在巴中,像海山村这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不断呈现。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市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


荒山变景区、滩涂变生态公园的美丽景象随处可见。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63.18%,湿地保护率达100%,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等22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相继建成。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气候养生之都”等称号,全市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乡镇73个,省、市、县(区)绿色生态家园13万余个。


切片二  构筑绿色屏障 环境更美丽人民更幸福


环境好不好,群众感受最深。“过去这里就是一条烂泥沟,路过都要绕道走,现在成了家门口的生态景观。”住在巴城张家河附近的居民田志平乐滋滋地介绍。张家河地处巴城主城区。近年来,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开展道路给水、雨水、污水管线建设,建成城市生态景观带,该河段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环境的改善赢得附近居民点赞。


位于巴城东郊的摇铃村,各类小微企业密布,污水乱排、道路缺乏规划,曾是“散乱污”的代名词。巴州区成立整治专班,进行“一企一策”整改。目前,片区内90家企业,整改提升40家、整合搬迁19家、关停取缔31家。修补黑化村庄主干道路,建成农村公交招呼站、垃圾中转站、污水管网。“散乱污”状况根本扭转,并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现场验收。


市委、市政府坚持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通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印发实施蓝天、碧水保卫战等“八大战役”实施方案,建立“五污联治、六区联防、八部联动”攻坚机制,常态开展生态环境“五大专项整治行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一直稳居全省前茅。


截至今年7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7%,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居全省第4位。全市10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优良断面占比100%,6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其中巴河大佛寺、化成水库水质均达Ⅱ类水质标准。


切片三  写好“绿色+”文章 推动生态绿迈向发展绿


“这环境确实‘巴适’!”来自成都的杨坤感叹。8月底,杨坤专程携家人上光雾山露营,到诺水河漂流。他和家人在光雾山露营地一起做饭、玩水、聊天,逃离城市的喧嚣。


9月9日,在距巴城车程半小时外的巴州区天马山森林康养度假区,游客依旧络绎不绝。“春可茗茶赏花、夏来清凉避暑、秋可田园采摘、冬品雪乡美食。”巴州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饶建介绍。依托南阳林场,建成天马山森林康养度假区,当地先后举办采茶赏花节、“清凉一夏·相约天马”避暑旅游季、高山羊肉美食节等节庆活动。2022年,天马山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全年接待游客283.15万人次。


除了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我市还积极探索绿色资源“变现”新模式,抢抓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碳汇开发试点重大机遇,将生态资产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和经济优势,日前,巴中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分别与巴州区、恩阳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国有企业共同投资设立的五家控股子公司相继揭牌成立,构建形成“市级总公司+县(区)子公司”1+5“母子联动、分工明晰、管理高效、运营规范”的营运格局,巴中市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试点探索迈入新的实质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