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林草局长话“两山”|郑登明: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绘就甘孜林草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绘就甘孜林草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郑登明

甘孜州林业和草原局党委书记、局长 


长江与黄河两条“母亲河”在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高原并行延伸,赋予甘孜州守护“世界屋脊”与“中华水塔”的神圣使命。近年来,甘孜州林草系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的重要指示,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着力扮靓生态颜值、创造生态价值、筑牢生态安全。


塑造生态保护大格局,扮靓绿色美丽甘孜


甘孜州林草系统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塑造生态保护大格局。一是空间“控”。优化生态空间格局,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基本草原调整优化,构建起覆盖全州三成国土面积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精准划定了7012.75万亩基本草原管控区域。二是林长“治”。推动“林长制”向“林长治”转变,建立“四级林长+网格化管护”协同机制,配套林长令签发、巡林督导、解决问题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实现每片森林、每块草地都有人守、有人管、有人护。三是人工“植”。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十四五”以来,完成营造林169万亩,防沙治沙64.95万亩,退化草原治理635.63万亩,实现森林面积、蓄积量、覆盖率“十连增”,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保持在85%以上。四是多方“护”。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入选全国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34处,是全省入选最多的市(州)。西藏马鹿、雪豹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屡次“出圈”吸睛,红豆杉、西康木兰等国家重点保护树木悠然成长,处处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作为四川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林牧区,甘孜州林草系统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点“绿”成“金”加快发展“美丽经济”。一是建基地。大力发展核桃、俄色茶、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累计建立特色产业基地72.81万亩、林菌规范化采集基地240万亩,建成现代林业产业园区8个。2024年“林粮”产量突破2万吨、产值达10亿元。二是育品牌。以“圣洁甘孜”区域品牌为引领,依托林业企业和森工集团,培育特色林业品牌,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有机食品13个、绿色食品4个,森林康养品牌59家。三是推试点。启动“天府森林四库”建设综合试点,积极探索“种苗培育+生态修复+旅游发展+中藏药种植”立体式复合型发展模式。色达县扎实开展林草碳汇开发试点,引入公益资金3300万元,建成“碳中林”7580亩,预计20年可固碳5.9万吨。九龙县依托“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整合资源建成山野菜加工线,带动农牧民户均年增收1.2万元。2024年全州林草产业总产值达58亿元,对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37.5%、同比增长7.4%。


建设火灾防控大体系,守牢生态安全底线


面对大风干旱等极端气候变化、山高坡陡谷深地理条件、树线矛盾突出等多重挑战交织叠加,甘孜州林草系统坚持源头预防、标本兼治,着力构建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大体系,守牢生态安全底线。一是严控火源。研究出台《甘孜州野外动火扫码报备和违规动火举报制度》等30余项火源管控制度,严格执行“六个一律不准”规定,1211处防火卡点抓实“五件事”,严防火源进山入林。二是排查隐患。开展“全民行动·全域除患”攻坚行动,出台输配电设施火灾防控九条硬措施,清理线路通道内可燃物30余万亩。三是科技赋能。建成投用数字林草指挥中心,运用空中巡查、卫星监测、物联网感知等科技手段,全方位、立体式监测火情火灾。创新开发“平安甘孜”集成系统和“甘快传”小程序,形成“全民监督+专业处置”的防火机制,举报处理隐患1.5万余条,发放奖励资金15万余元。四是夯实基础。投入资金2.5亿元,新建防火通道1560公里,瞭望塔85座,蓄水池55个,森林草原防灭火设施从“弱”到“强”,森林草原火灾起数处于历史低位。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甘孜州林草系统将按照坚持党建引领林草工作一条原则,突出“扩绿、兴绿、护绿”三项主业,培育“改革、创新”两大动能,加强干部人才队伍一项建设的全州林草“1321”总体工作思路,以“生态”为笔、“特色”为墨、“发展”为纸、“安全”为砚,绘就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