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资阳市深入贯彻“两山”理念,通过构建“政策+金融”“模式+主体”“加工+康养”体系,将绿色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强市的绿色经济,着力“摇钱于树”,充盈森林“钱库”。今年上半年,实现林业总产值47.86亿元,同比增长14.7%。
“政策+金融”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先后出台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天府森林四库”建设行动方案,从组织保障、资金支持、用地保障、技术扶持等方面,全方位构建政策保障体系,到位造林绿化、基地项目补助等财政资金2400余万元。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采取“储备林+融资”“园区+专项债”“基地+贷款”等投资模式,策划包装林业项目25个,总投资91.78亿元;申报省级“十五五”重点项目3个,总投资64.7亿元;成功争取专项债2.5亿元,新申报发行2000万元;争取银行授信35.5亿元,新到位2.36亿元;引导社会经营主体自投资金800余万元。试点颁发林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13本,林权抵押贷款等市场化改革迈出新步伐。
“模式+主体”释放林地经营潜能。立足突破川中丘区林地零星分散难题,推动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持续深化“3+N”园区基地集约发展模式,以3个市级以上林业园区为引领,“N”个产业基地协同发展,示范建设林下药材1400余亩;运用“林地+园地”生产模式,实施低效商品林、低产经济林改造和园地新造经济林等5700余亩;采取“国企+民企”运营模式,成立5个林业国企引领推动国家储备林等项目建设,引进民企营林管护,建设大径级用材林基地4个、经济林和林下示范区3000余亩。实施“培育+引进”主体壮大行动,培育发展林地适度规模经营主体150余家,招引广东中康福、上海脍神生物科技等企业,签约中药材项目6亿元。
“加工+康养”构建生态经济闭环。通过育主体、扩规模、塑品牌、提质效等方式,加快实现“成片建基地、布点精加工、区域生态游”有机融合。推进木竹加工产品开发,培育加工企业(场所)368家,建成林产品加工基地20余个,生产木竹家具制品70万件(套),传承竹编等竹工艺品3万件;建成工业原料林13.9万亩,生产工业原料产品1420吨。推动发展“康养+旅游”新业态,乐至县林业科技博览中心建成投运主题展馆4个;联合打造资大巴蜀雅楠林生态旅游区3200亩,开发楠木蜂蜜、蜂蜜啤酒等产品;推出“芳菲雁江”“乐至春韵”等精品赏花线路3条,创新开展数字赏花、“快旅慢游”等活动,举办“花开资阳”、梨花观赏月等生态旅游节会3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