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广元大地,青山叠翠,万物生长,1599万亩的林地覆盖面积,不仅造就了大山大水大森林、好山好水好生态的自然风光,也孕育了本地特色的林业产业:核桃种植200万亩、油橄榄丰产基地面积5万亩、油茶2.8万亩、山桐子4.5万亩、笋用竹基地28.48万亩、林下经济经营面积179.05万亩……2024年,广元市林业产业实现产值329.3亿元,同比增长8.1%,产业发展稳中向好。
近年来,广元市核桃和油橄榄产业专班持续加强统筹协调和服务指导,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年,成功争取到省级“天府森林粮库”建设项目3个、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园区3个、现代产业基地11个,累计争取省级奖补资金8200万元。
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和良好生态基础,广元市林业正加快向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方向迈进,绿色经济发展前景可期。
春风吹绿核桃园 产业发展势头劲
春日的阳光洒在剑阁县核桃现代林业园中,万物竞发,春意盎然。3800亩核桃在春光的抚育下萌发新芽,十余厘米的花絮垂挂枝头,孕育着下一个丰收。
“园区围绕‘核桃+中药材+休闲旅游’的发展模式,形成以核桃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布局。”园区负责人陈智天介绍,“我们在核桃林下套种芍药、金丝皇菊、丹参等中药材,积极发展林下立体经济,提升土地综合效益。”
为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园区还建有核桃加工车间,配套建设了一条集筛选、清洗、去皮、烘干、取仁、分装于一体的加工生产线,初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产业体系。
目前,广元市种植核桃200余万亩,产业基础正在持续夯实。2024年完成核桃高接换优品种改良5万亩、疏密改造示范点20个,年产核桃干果达26.05万吨,同比增长4.96%。
产业链不断延伸。广元市已建成核桃初加工厂132家,核桃主产地初加工率超75%,年加工产值超30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品牌建设卓有成效。“朝天核桃”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连续3年荣登“全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百强”榜,品牌价值54.46亿元,广元市被认定为朝天核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林间橄榄绿意浓 车间油香产业兴
当前,正值油橄榄春季管护期。苍溪县陵江镇顶子山的油橄榄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一排排油橄榄树郁郁葱葱,小米粒大小的花苞挂满枝头。工人正穿梭林间,忙着除草、施肥等作业,现场一派繁忙。
苍溪县油橄榄(油茶)现代产业园区位于陵江镇、歧坪镇,总面积0.9万亩,以油橄榄、油茶为主导产业,实行“龙头企业+业主大户+零星农户”的发展模式。
作为园区龙头企业之一,苍溪县治维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种植油橄榄约1100亩,其中近600亩已进入丰产期,预计今年鲜果产量可超300吨。据公司总经理胡志为介绍,公司还建成了一条完整的橄榄油生产加工线,预计今年可产出橄榄油30余吨,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
目前,广元市已建成油橄榄丰产基地面积5万余亩,年产鲜果产量6500余吨。引进培育榨油企业6家,油橄榄鲜果加工能力1.5万吨以上,加工年产值超3亿元。
近年来,广元市持续以项目招引和建设推动产业发展。2024年,成功签约利州区“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园、苍溪县油橄榄产业基地和青川县木本油料种养循环等项目37个,新开工苍溪县油橄榄产业基地、青川县木鱼油橄榄园区提升和旺苍普济镇食用油加工厂等项目49个,真正做到将林业产业项目招引好、建设好、发展好。
林下破题生态账 山中书写经济章
乘着春风走进昭化区元坝镇,山风拂过,松涛作响。在广阔松林间,一条条排列整齐的土垄下埋着段段松木,松木上接有菌种,正孕育着林下中药材——茯苓。
昭化区茯苓产业市级现代林业园区坐落于此,目前园区已建成“林菌”“林药”基地3000亩,并配套建设水、路、渠系等基础设施。
据园区负责人商友剑介绍,该园区通过盘活40万亩国家二级公益林资源,探索“公益林抚育+林菌”发展模式,推进“松林+茯苓”立体循环种植,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截至2024年,“昭化茯苓”已先后荣获有机示范基地认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其“种一轮三”模式入选全国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典型案例,并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目前,广元市林下经济经营总面积179.05万亩,其中林下种植63.19万亩、林下养殖36.44万亩、林下采集4.36万亩、森林景观利用79.98万亩,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64.6亿元,形成了多元融合、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立足资源优势,以“天府森林四库”建设为抓手,聚焦基地管护、园区建设、产品加工、科技研发、仓储冷链等环节,有针对性地引进林业项目,不断推动林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迈进,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中,持续探索具有广元特色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