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致敬林草科技工作者】宋心强:追“猫”捡“屎”守自然,监测科研在深山

45ea636398c6ac11f7dcc594c7027618_3(1).jpg


“天当被、地当床,失联几天深山藏”。在宋心强的朋友圈,这样的“失联”宣告,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1988年出生的他,怀揣着对野生动物的深厚情感和守护自然的纯真梦想,毅然告别了城市的舒适与便利,通过“雅州英才”工程引进来到荥经,投身于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事业。他以山川为伴,步履稳健,用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守护着野生大熊猫及其同域动物,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人对自然的承诺是如此深刻而有力。


“翻山越岭,只为跟着便便走”


2017年,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如春潮涌动,吸引了一位来自北方、怀抱科研理想的青年学者——宋心强。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毕业的他只身前往雅安,“我读书学的是动物学,研究方向是两栖爬行类动物,跟大熊猫的跨度还是挺大的。”心中虽有忐忑,但对自然的热爱指引着他在实习结束后扎根此地。自此,大相岭的连绵山脉间增添了一抹坚韧而沉静的身影,以其瘦削的身躯在崇山峻岭中踏出一条科研与守护的路径。


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的科研监测负责人,宋心强的职责涵盖了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同域物种分布、栖息地修复以及各类专项调查活动,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待在野外。“和动植物打交道的时间比人还多!”宋心强笑言。他和同事们常常要花几个小时徒步数十公里抵达调查点,安营扎寨后在周围开展科研调查工作。“工作内容嘛,最主要的就是捡屎,我们全都爱‘屎’如命!”收集新鲜的大熊猫粪便是目前研究熊猫个体识别的主要方法,新鲜的大熊猫粪便是进行大熊猫种群调查、监测的重要样本。对宋心强和队员们来说,“捡屎”并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它往往与保护区内大熊猫重点区域种群动态监测、红外相机监测和日常巡护等任务同时进行,每一枚粪便都是解锁大熊猫生活秘密的珍贵钥匙,捡到一坨新鲜的大熊猫粪便,兴奋程度不亚于考古专家的重大发现。


“成为铲屎官的‘敲门砖’就是身体素质好、野外适应能力强!”背负重达数十公斤的装备,翻山越岭、踏雪蹚溪,黎明即起、夜深方归,是宋心强生活的常态。至今他仍对首次野外露宿的经历记忆犹新。本以为会失眠的他,一躺下就迅速进入梦乡,“直接秒睡,雷打不动,睡得比以前任何一觉都香。”除了辛苦,野外工作的危险也时刻存在。2020年的一次意外受伤让宋心强经历了漫长的恢复期。“竹林低矮,需要弯着腰走,没想到一根竹枝回弹后戳了过来,直接戳破了鼓膜。”


即便巡护之路诸多艰难,但是宋心强却依然乐在其中,将镜头化作第二双眼睛,“半路出家”成了名生态摄影师。七年间,他无数次与“山林精灵”不期而遇。“除了大熊猫,林麝,鬣羚等动物,其他野生动物遇见率还是挺高的,尤其是毛冠鹿,红腹角雉,黑熊,小熊猫等,偶遇次数已经多到数不清了。”他用心记录,不仅是为了保留这些美好瞬间,更是为了唤起公众对生态保护的关注,邀请更多人加入到守护自然的行列。


“科研就是不断积累,步步向前”


作为被引进的专业人才,宋心强在科研工作中主动创新,为生态保护事业作出了有益探索。七年间,他投身于野生大熊猫及同域动物空间分布情况调查和泥巴山大熊猫廊道监测,参与完成“大熊猫栖息地景观恢复项目”样地改造及大熊猫主食竹生长与更新、小型动物等监测工作。


他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保护策略:“就像雨天撑伞,当我们保护好大熊猫,也就同时把和它一同分布的其他动物、植物和生态系统都保护好了。”宋心强介绍,“大熊猫喜欢的生境是有明显分层的林层结构,上层乔木,中间竹子,林下草本”。规划并改造、建设这样的环境,是大熊猫栖息地修复的关键所在。宋心强团队,持续通过带状疏伐、透光清灌、补植乔木,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生机。这一过程漫长而艰辛,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看到成效。“乔木补植完之后要连续抚育三到五年,直到高度达到竹子的1.5到2倍,竹子才对树的生长不构成太大影响。”时间没有辜负宋心强及团队的努力。在荥经片区,红外相机捕捉到了近80种野生动物的身影。近几年巡护队在野外作业时,还发现了四川第一丛弯柱杜鹃和当时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独叶草等新记录。这些珍稀物种的现身,无疑是对宋心强工作的最好肯定。


廊道建设则是另一项宋心强重点关注的工作。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相岭山系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的核心分布区,也是大相岭山系和邛崃山系种群基因交流的关键走廊带。如何让生活在其中的野生大熊猫种群成功“串门”甚至“和亲”,成为了摆在宋心强和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这是在生态保护与人类活动之间寻求平衡的巨大考验。可喜的是,2021年12月10日、2022年1月7日、2024年1月,红外相机都在泥巴山廊道附近拍摄记录了大熊猫与幼仔同框的画面,为一线大熊猫保护工作者送上了珍贵的礼物。


在科研的道路上,宋心强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宋心强负责完成科研监测项目5项,参与发表学术论文14篇,参与编写《大相岭飞羽》《清风雅雨间的人与自然》等图书3册。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先后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生物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持续开展大熊猫及其同域物种种群动态监测、大熊猫野化放归、栖息地修复改造、廊道建设等工作。与此同时管护总站与社区、公益组织积极对接,广泛开展宣传,多途径组织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公众对国家公园的认识素养和生态保护的自觉意识,播撒下生态保护的绿色种子。


“保护之路仍旧任重道远”


宋心强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及同事的一致认可,先后获得“四川省2019年度优秀巡护员”“2020年度大熊猫国家公园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2021年度最美巡护员”“2022年巡护科学家”“2023年四川省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员技能大赛个人赛项一等奖”等荣誉,摄影作品《少年》荣获2021年“当好务林人 红心永向党”摄影大赛一等奖。今年五一节,宋心强收获了一枚“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年轻工作者代表之一,宋心强的敬业与勇气、细心与严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身边的人。七年间,大相岭巡护队的成员从3个人壮大到25个人。“我们是野外大熊猫监测的‘梦之队’!”每位巡护队员都各有所长,有的擅长鸟类调查,有的精于植物分类.......多样化的视角与技能专长拼出一幅完整的巡护图鉴,敏锐的观察力和坚韧的巡护监测串联起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的有益探索与阶段性成果。


谈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宋心强既坚定又充满期待:“巡护员的基层工作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成长和发展机会。今后我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科研工作中,助力大相岭大熊猫保护事业。我们希望通过生态保护、栖息地修复、野化放归、干扰管控等手段,复壮大相岭大熊猫孤立小种群,促进大相岭山系与邛崃山系之间大熊猫种群的基因交流,提高大熊猫孤立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他深知,保护大熊猫不仅仅是保护一个物种,更是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未来。这条路,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