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生态要闻
如何管好20万个监管对象、14万家单位?生态环境部推荐四川这一做法

9月3日,生态环境部官微“铁军风采”栏目发布《对20万个监管对象精准“画像”,四川整合数据业务优化执法监管方式》,介绍四川先试先行,以科技助力执法监管转方式、提效能的经验做法,供各地学习借鉴。全文转载如下↓↓↓


利用科技手段,对20万个监管对象建立精准“画像”,对14万家单位实行“红、黄、绿”三色环保码分类管控,在四川,科技赋能助力提质增效,成效越来越显现。


近年来,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紧紧围绕“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总体要求,按照“统筹规划、系统推进、信息驱动、科技赋能、制度规范”的思路,补短板强弱项,大力加强生态环境执法信息化、现代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推动执法队伍能力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建设中枢指挥系统,一个平台统管执法业务


业务多头多线,如何探索最优管理路径?四川的答案是搭建一个智慧的“中枢大脑”。


四川通过打造省级生态环境智慧执法监管与服务平台,整合执法相关的业务与数据,实现一个信息平台展现所有执法业务。


这一平台设置行政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管理3大板块11个子系统,对工作调度、人员准备管理、稽查考核、会议培训等实施集中线上通办。制定9类数据治理规则和6项管理规范,集成31类环境监管数据进行二次整合使用,归集数据2.5亿余条,回流6000万余条,全方位打通数据“横向+纵向”共享通道。


同时,四川还创新建立执法人员专业特长信息台账,实施执法装备启用、保养、报废全生命周期管理,已入库人员2000余名、装备1.9万余台。通过全面升级执法办案系统,如今在四川,已实现线索自动分拨、执法任务迅速派发、执法处罚与评查归档全过程线上办理;全员配发使用执法记录仪,实现执法过程实时回传,确保执法过程全流程可视化、可追溯管控。



此外,运用3D、VR、AI等技术建造钢铁、水泥、焦化、污水处理等10余个重点行业仿真执法场景,灵活设置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不正常运行治理设施等典型问题。组织全省执法人员开展线上执法训练,连续3年使用仿真场景开展比武竞赛,培训3000余人次。


二、拓宽科技手段应用,执法方式不断优化


先进技术如何与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中的应用场景更好地结合?四川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拓宽科技手段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从“人防”向 “技防”转变。


与此同时,以固定污染源为核心,接入在线监测、视频、用电等监控点11950个,辅以高空瞭望、走航车、机动车遥测、卫星遥感等160个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并通过构建5类问题分析模型对收集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实时预警环境问题,形成了一体化自动监测监控网络。


此外,四川还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企业质量,向企业开放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规范、知识读本、典型案例等数据。针对困扰企业的难点问题,开展针对性辅导,打通企业自主守法的“最后一公里”。创新开展“四个一”执法帮扶,依托信息平台数据归集、预警分析、企业画像等功能,高效统筹行政执法资源,以全省具有代表性的园区、企业及建设项目为重点,点对点“解剖麻雀”帮扶。


三、打造“1+21”值勤备勤中心,构建执法监管新机制


四川围绕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机制建设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全省设立1个省级值勤备勤中心+21个市级分中心,从队伍管理、任务管理、执法监管、行政处罚等多方面推进执法业务工作,形成执法监管新模式。


聚焦值勤备勤跟踪监督机制建设,四川强化实时跟踪、日常调度、预警通报,实现分层级、多维度督办,强化值勤备勤监督管理,对任务接收、现场出勤不及时、案件办理超期、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进行督办,“一张网”推动工作落实。


自值勤备勤中心成立以来,精准提供涉自动监控问题线索764条,办理案件128件,处罚款961.81万元,移送公安刑事立案17件18人,移送公安行政拘留7件7人,发布典型案例19个。



2024年,在全省组织的重点城市“两打”突击检查中,执法部门精准锁定10家排污单位违法线索,线索查实率高达89%,起到精准打击的效果。在重大执法行动期间,值勤备勤中心根据任务需求,线上调配执法人员和装备,异地执法人员可直接通过系统平台了解当地执法装备在库情况,线上申请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