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生态要闻
生态文学怎么写? 茅奖、鲁奖、川观文学奖获得者走进稻城寻找灵感

11月7日-12日,“繁荣生态文学、弘扬生态文化、讲好美丽中国四川故事”座谈会暨第三届“双城绿动话发展 川渝作家环保行”(稻城行)在成都、稻城举行。


eb5ded01d62701d404d7b956361b355d_1.jpg

△阿来(中)给作家们讲解化石


本次活动,受到了文学界的热烈关注。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阿来,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邹瑾,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鲁奖获得者、著名诗人李元胜,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纪录片总撰稿人张海龙,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2021年度川观文学奖“西岭雪”文艺评论奖获得者、评论家白浩等长期关注生态文学的作家、诗人齐聚一堂,通过座谈和行走,分享生态文学创作经验,探索繁荣生态文学、弘扬生态文化四川路径。


887bb14cfb21e8ca4035fc0e50ed48b1_2.png

△阿来(右)接过采风团团旗


阿来从自身多年来开展生态文学调研和创作的经历出发,结合古今中外生态自然的文学创作等,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读了生态文学发展的脉络。他认为,提倡生态文学体现了当下人们的思想自觉、文化自信,生态文学创作为作家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作家应当深入生活、深入人民、深入伟大实践的火热第一线,深度挖掘自然之美美在何处,关注地方兼顾发展与保护的新做法、新经验,使当地老百姓从保护中得到发展红利。


曾经投身于环保工作的邹瑾表示,他对本次活动心怀敬意,他既是环保战线的一员,还发表过不少跟生态有关的文学作品。邹瑾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作家需要用更多文学作品探索生态的价值,正视现实问题的同时,更要反思现实问题的根源,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李晓东肯定了四川在生态环境的展示和表现,尤其是文学表现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他说,四川既是文学大省,也是生态大省。四川不仅生态工作做得好,而且生态文学源远流长。李白、杜甫、苏东坡,这些文学上的高峰人物,都是生态文学作家。同时,李晓东建言,生态文学不仅仅要反映对生态的热爱,更要反映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促进生态文学和生态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


李元胜从2000年开始自然考察,写一些生态主题的散文、诗歌,这几年特别受欢迎。李元胜认为,整个中国的文化系统正在应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调整,这种调整不止是从上而下,包括学术的、民间的,也包括科研的,这是生态文学前所未有的热点和机会。谈及做好生态文学,李元胜承认,非常难,生态文学素材积累难度大,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巨大的耐心。李元胜希望,生态环境部门和作协都应该以坚韧的毅力和长期的配套政策,来支持作家对重要的指标性生态地区和物种进行长期的观测,发表出有思考深度的生态文学作品,通过揭示问题,来引发全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进而带来人们行为方式上的改变。


张海龙坦言,在四川,最好的生态文学代表作,或许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写下的那句诗“窗含西岭千秋雪”。他回忆起自己拍摄关于苏东坡的纪录片的往事,开篇就写到了岷峨之间的瓦屋山,还有与苏门家风紧密相连的一段“桐花凤”的传奇故事……张海龙认为,这些故事都是生态文学的最好切口,应该更多地走出书斋,去行走大地,去书写美丽中国。


白浩点赞四川生态文学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关注到许多作家深入探索实践,从生存本体论角度关注生态问题。白浩认为,生态文学是承载着文化使命、文人使命的题材领域,是站在人类文化生存危机的边缘、人类生存探索的前沿所进行的探索,也是当今要解决的紧迫课题之一,他非常期待广大作家能够创作出四川的、中国的乃至于世界和人类的生态文化大作。


座谈会之后,由阿来担任团长的作家采风团即刻出发前往稻城,川渝地区的作家、诗人、评论家一起走进“两山”基地甘孜州稻城县,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深度考察了解稻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共同书写巴蜀大地的绿水青山,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以文学作品助力美丽四川建设。